国家公务员考试

2022年国考/申论/申论市地级试题预测

2021-10-09 18:15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江苏分院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备考技巧信息:2022年国考/申论/申论市地级试题预测,更多关于国考申论,国考试题,试题预测,国家公务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公告预约hbicon2025国考公告预约

笔试礼包hbicon国省考公考盒子8.0

  再过两个多月,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要拉开大幕,申论试题分为概括类、综合分析类、对策建议类、应用文写作和写作五大类试题,今年的国考试题命题趋势会是如何?哪些题目我们的考生需要重点复习?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根据近五年(2017年——2021年)国考市地级申论试题情况,预测国考市地级申论命题的趋势。

  一、概括类试题

  (一)试题举例

  1.【2021年国考市地级】一、“给定资料1”中,风林村在实施“村寨银行”项目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谈谈风林村有了哪些变化。(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2.【2020年国考市地级】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3.【2020年国考市地级】二、“给定资料2”反映了乡干部小雷在窦家梁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谈谈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5分)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4.【2019年国考市地级】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15分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5.【2018年国考市地级】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6.【2017年国考市地级】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2”,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要求:(1)准确、精练,条理清晰;(2)不超过150字。

  (二)出题规律总结

  概括归纳类题目是申论试题的基础,也是考生在复习时的重中之重。根据以上近五年的国考市地级概括类试题,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1.依然是对于申论要素中的原因、表现、影响、对策进行考察,但是在表达上更加灵活,需要考生判断是哪一类要素。申论题目都围绕四要素进行,但是表述上可能更加隐晦,例如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怎样当好,就是要去材料中找老马如如何做的,所以这一道题实际是找对策要素;又如“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功能又可称作是城市水系的作用,而作用又是积极影响的指代,所以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思考,这是题目究竟问的是什么要素;

  2.概括题注重动态以及时间上的发展;近五年的题目中,我们看到,试题注重考察前后的对比以及时间发展的变化,例如19年和21年的国考,要求考生概括变化,这需要考生注意到材料中找到今昔对比,把现在的好的表现、成绩概括出来;18年的试题要求概述发展过程,则更是要求考生要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叙述材料

  (三)命题趋势

  22年国考市地级概括题部分依然会延续之前的考察方法,概括要素表述更加含混,注意突出时间发展顺序、今昔对比出的变化等。

  (四)类似试题举例

  例.“给定材料1”勾勒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请归纳概括出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由无到有。

  上世纪90年代,正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网速慢,上网人数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用“猫”拨号上网,电子商务萌芽,新生力量被孕育。

  (二)由弱到强。

  1.2008年,中国快速迈向网络大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三项世界第一,互联网企业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国家行动计划。

  2.2014年,已成为网络大国,并努力建设成网络强国:此后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智慧,构建全球互联网新秩序。

  3.2019年,进入5G商用元年,从网络强国到大数据,从媒体融合到区块链:发放5G商用牌照,万物互联,“区块链”成为焦点。

  二、综合分析类试题

  (一)试题举例

  1.【2021年国考市地级】二、“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2.【2019年国考市地级】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10分)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3.【2019年国考市地级】四、“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要求:观点明确,紧扣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5.【2018年国考市地级】二、“给定资料2”中,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分)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6.【2018年国考地市级】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7.【2017年国考市地级】第二题: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二)出题规律总结

  1.题量多,是必考题型。纵观近五年国考地市级考试,不难发现综合分析题的题量和分值占比都很高,18年和19年则更是考了两道综合分析题,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这种题目的答题方法。

  2.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是考察重点。综合分析总共有四类题型,而且国考市地级的考试中,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又是考察的重点,需要同学们掌握这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三)试题预测

  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是高频考题。通过五年的考试题型总结,我们看到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是重点,所以大家要掌握好方法,要素分析要注意去找主体、维度进行分析;句子理解要去找到句子里的含混不清的词,由词入手解释句子,并且把握句子的内在关系,解释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四)试题举例

  例1.给定资料中的划线句说“有形的‘老杨’会老会变,无形的‘老杨’却因此扎下根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老杨”是C县金凤镇原综治办主任,从事了30多年基层工作,深受群众信赖。“有形的老杨”指的是与老杨具备同样精神品质的基层工作者,“无形的老杨”指的是这些基层工作者所具备的尽心尽责、专业高效、智慧高效的基层治理增效特征。整句话是说“老杨”的精神贯穿基层工作者工作始终。

  具体表现为:1.“白发老杨” 廖奶奶主动投身基层服务事业,遇到有困难的企业和需要调解的居民纠纷,亲自走访,了解情况,帮助乡亲解决困难。2.金凤老杨群众工作室的小朱利用业余时间和专长服务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解决对策。3.办事大厅的智能机器人“智慧老杨”能够记录来访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收集民情、传递信息,解决民生问题。

  例2. 假如你是“给定资料8”中所倡导的“当一天环卫工人”体验活动的参加者,并且做了很多实事。当听到一些市民把这一体验活动与那些“作秀”行为相提并论时,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请你对市民们形成这种看法的深层次原因作出分析。(20分)要求:全面、辩证,符合实际,篇幅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市民们形成这种看法的深层次原因如下:

  1.少数机关人员作风不实,弄虚作假,工作中形式主义倾向明显,降低了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

  2.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流程不够透明,对于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的问题,缺乏沟通的诚意,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类似体验活动不仅很少,而且刻板生硬,再加上未能形成长期制度化行为,缺少群众参与和监督,群众认可度低;

  4.部分群众受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对少数官员作秀活动大量报道的负面影响较深,有时对政府的积极作为也会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但为民办实事的“作秀”也是有其意义的:如果“作秀”活动能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用事实说话,切合实际,言出必行,那么真实的数字和实实在在的效果终将平复质疑。

  三、对策建议类试题

  (一)试题举例

  1.【2021年国考市地级】四、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要求:(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3)不超过450字。

  2.【2020年国考市地级】四、如果你是沙洲市市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别梳理三个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5分)要求:(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2)所提措施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500字。

  (二)出题规律总结

  考察频率较低,从近五年的考试中看到,传统对策建议类试题只在最近两年连续考察过,考察频率较低,在问法上,一般都要求考生先找到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对策

  (三)试题预测

  这种题的出题概率小,在复习上,考生要注意审题,题目有没有让我们概括问题,在对策上注意对策的来源:原文摘抄对策;根据问题、原因反推对策;以及根据实践经验提对策。

  (四)试题举例

  请对“给定资料3”中,X村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25分)要求:(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2)有针对性,有可行性;(3)篇幅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加强规划落实,强化责任主体。村两委牵头组建农村环保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对未经村委会同意擅自收费等行为进行严惩;村两委与企业签订《环境卫生承包协议书》,明确协议细则、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及时清理垃圾堆;重新规划垃圾处理场所,远离天然气加气站等有安全隐患场所,排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针对节日放烟花,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放烟花的危害,如污染空气、引发火灾等,培养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听取群众诉求,制定合理的婚丧嫁娶操办规范,杜绝大操大办,鼓励礼轻情重的乡风民风,减轻群众负担。

  三、保护特色文化与治理环境、发展旅游相结合。保护人文遗址、老物件、乡村故事、非物质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废物”利用,并创新性改造,做好礼仪传承,促进旅游发展。(342字)

  四、应用文写作类试题

  (一)试题举例

  1.【2021年国考市地级】三、H市近期准备召开“社区治理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你作为石板街道负责人,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以“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为题,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要求:(1)内容全面、具体;(2)有逻辑性,语言流畅;(3)不超过450字。

  2.【2020年国考市地级】三、邻区有关部门准备到锦林区学习考察,了解“智慧锦林”综合平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如果你是锦林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份情况介绍提纲。(20分)要求:要点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3.【2019年国考市地级】二、省里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邀请小赵介绍发展花椒酱产业的经验,根据“给定资料2”,请为小赵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语言简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4.【2018年国考市地级】四、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5.【2017年国考市地级】三、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6.【2017年国考市地级】四、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二)出题规律总结

  应用文是考试重点。从以上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考市地级重视应用文的考察,每年必考应用文类试题。其中,发言稿、提纲在考试中出现频率高,值得我们去关注。

  要注意不常考的应用文形式。在这五年的应用文题目中,我们看到17年国考市地级应用文考察了报道这样的文体,而国考在应用文的考察上也喜欢创新,特别偏爱考察一些考生不太注意的应用文形式,所以考生在准备应用文的时候应该要尽可能多的练习不同应用文的写作。

  (三)试题预测

  应用文是必考题型,22年的国考大概率也会考察讲话稿、写提纲等应用文形式,也不排除出一种新的应用文形式。考生一定要掌握应用文的答题方法。审题时注意应用文的目的意义,侧重写什么,同时也要注意格式要求。

  (四)试题举例

  例.“给定资料3”中的F村正在筹划“F村发展成就展”,假如你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请拟写一份展览内容提纲。(25分)

  要求:(1)内容全面,重点突出;(2)条理清晰,有逻辑性;(3)篇幅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从“煤矿村”到“厨师村”的蝶变

  一、总体介绍:改革开放以来,F村人奋力打拼,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书写着山乡巨变的故事。

  二、成绩内容:

  (一)放下煤铲、掌起大勺

  1.改革开放前,F村大部分村民靠挖煤为生,条件艰苦,生活不富裕。2.改革开放后,F村人开始外出打工,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闯出了“厨师村”的品牌,大部分打工者靠做厨师走上了致富路。

  (二)扩大影响力,延伸产业链

  1.引进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的资源技术,支持村民发展种植养殖,解决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打通了食材与餐桌的通道。2.拓展厨具经营领域,打出品牌,提高农民收入。

  (三)激活资源,反哺乡村

  1.借助政策,成立“厨乡烹饪协会”和“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推进交流、推广传承客家菜,也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创业。2.创新贷款模式,带动村民创业,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

  五、议论文写作类

  (一)试题举例

  1.【2021年国考市地级】五、“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 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2.【2020年国考市地级】五、近期,S省开展乡村治理先进典型评选工作。M市打算推荐莱康村参加评选,如果你是该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份莱康村参评的推荐材料。(3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字数800—1000字。

  3.【2019年国考市地级】五、“给定资料5”提到“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4.【2018年国考市地级】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

  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5.【2017年国考市地级】五、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似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二)出题规律总结

  以议论文写作为主,只有2020年是以应用文推荐材料形式考察。作文考察,主要是从材料中摘出一句话,让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这句话,围绕某一主题或者给定题目来进行写作。

  写作范围和主体一般情况下是结合社会热点,其中2021年和2018年考察城市治理的相关问题,例如2018年考察城市建设硬件和城市空间、文化等软件的结合;2021年则突出城市智慧治理问题;此外,价值观问题也是国考重点,例如2017年要求考生抽象出水的精神品质,进行写作,2019年则是围绕跟随时代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为主题写作。以此考察考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试题预测

  22年的国考,依然以话题作文为主,考生可以关注这一年的热点问题,例如城市治理、建党百年等,平时多注意阅读人民评论等文章,做好语言的积累,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梳理材料,将材料吃透,才能确保写作不偏题、不跑题。

  (四)文章赏析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和百姓对改革的期望,从“惠民政策与百姓生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800—1000字。

  参考范文:

  施良政 解民忧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住有所居、文体有获、残有所助,这是每一个百姓所期待的。近年来,政府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政策,如单独二孩、经适房政策、经济补偿机制等,不胜枚举。而这一系列的良策,解决了百姓生活难题,减少了百姓对生活的忧患,让人欣慰。

  成绩虽然瞩目,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事关民生的新常态问题频发,常见报端。这直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不能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而这改革,就体现在一项项惠民政策上。施良策,解民忧,是百姓的期待,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下,应施良政,解民忧。

  没有良政,百姓生活必然有“忧”。在中国历史上虽有“世外桃源”一说,百姓在里面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也正说明了更多的百姓在主流世界中,生活的并不如意,否则也不会逃离。苛政,是让他们渴望世外桃源的重要原因。即是“苛政”,自然不会“以人为本”,民众怎么可能无忧呢!清朝末年,苛捐杂税众多,不见“良政”踪迹,民不聊生之画面犹历历在目。

  只有广施良政,解决民生难题,百姓生活才能真正变好。政策是解决国家发展过程

  中出现问题的手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依据和标准,指导着社会的发展。良政,必然是惠民之政,以人为本。单独二孩政策缓解了家庭养老压力;棚户区改造改善了百姓的住房环境;农家书屋工程,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项项良政,让百姓不再担心养老、不再担心住房、不再担心没书可读,让百姓的生活真正的好起来了。

  如何才能保证我们出台的政策一直是“良政”呢?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听民心顺民意。惠民政策本身就是为民众服务的。而要想让政策能够真切的为民服务,必然要听民心。当下一些政策为什么只能停留在纸上、桌面上,而落实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些政策没有了解民意、没有满足民众需求,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走进百姓,没有听民心。真正的惠民政策,在制定时一定要听名心,顺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当下社会,我们要谱写一曲曲惠民政策,去唱响百姓的幸福之歌。“要让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都将改善千家万户的生活,改写许多人的命运。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

成绩查询】 【晒分查分差】 【资讯汇总

图书教材】 【面试课程】 【在线咨询

    (编辑:湖北向老师)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